為貫徹落實《城市綠化條例)(國務院[1992]100號令)和《國務院關于加強城市綠化建設的通知》(國發[2001]20號),加強我國《城市綠地系統規劃》編制的制度化和規范化,確保規劃質量,充分發揮城市綠地系統的生態環境效益、社會經濟效益和景觀文化功能,特制定本《綱要》。
《城市綠地系統規劃》是《城市總體規劃》的專業規劃,是對《城市總體規劃》的深化和細化.《城市綠地系統規劃》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和城市園林行政主管部門共同負責編制,并納入《城市總體規劃》。
《城市綠地系統規劃》的主要任務,是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,根據《城市總體規劃》中的城市性質、發展目標、用地布局等規定,科學制定各類城市綠地的發展指標,合理安排城市各類園林綠地建設和市域大環境綠化的空間布局.達到保護和改獸城市生態環境、優化城市人居環境、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目的。
《城市綠地系統規劃》成果應包括:規劃文本、規劃說明書、規劃圖則和規劃基礎資料四個部分。其中,依法批準的規劃文本與規劃圖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。
本《綱要》由建設部負責解釋,自發布之日起生效。全國各地城市在《城市綠地系統規劃》的編制和評審工作中,均應遵循本《綱要》。在實踐中,各地城市可本著“與時俱進”的原則積極探索,發現新問題及時上報,以便進一步充實完善本《綱要》的內容。
規 劃 文 本
一、總則
包括規劃范圍、規劃依據、規劃指導思想與原則、規劃期限與規模等
二、規劃目標與指標
三、市域綠地系統規劃
四、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結構、布局與分區
五、城市綠地分類規劃
簡述各類綠地的規劃原則、規劃要點和規劃指標
六、樹種規劃
規劃綠化植物數量與技術經濟指標
七、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建設規劃
包括規劃目標與指標、保護措施與對策
人、古樹名木保護
古樹名木數量、樹種和生長狀況
九、分期建設規劃
分近、中、遠三期規劃,重點闡明近期建設項目、投資與效益估算
十、規劃實施措施
包括法規性、行政性、技術性、經濟性和政策性等措施
十一、附錄
規 劃 說 明 書
第一章 概況及現狀分析
一、概況。包括自然條件、社會條件、環境狀況和城市基本概況等。
二、綠地現狀與分析。包括各類綠地現狀統計分析,城市綠地發展優勢與動力,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制約因素等。
第二章 規劃總則
一、規劃編制的意義
二、規劃的依據、期限、范圍與規模
三、規劃的指導思想與原則
第三章 規劃目標
一、規劃目標
二、規劃指標
第四章 市城綠地系統規劃
闡明市域綠地系統規劃結構與布局和分類發展規劃,構筑以中心城區為核心,覆蓋整個市域,城鄉一體化的綠地系統。
第五章 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結構布局與分區
一、規劃結構
二、規劃布局
三、規劃分區
第六章 城市綠地分類規劃
一、城市綠地分類(按國標《城市綠地分類標準》CJJ/T85—2002執行)
二、公園綠地(G1)規劃
三、生產綠地(G2) 規劃
四、防護綠地(G3)規劃
五、附屬綠地(G4)規劃
六、其他綠地(G5)規劃
分述各類綠地的規劃原則、規劃內容(要點)和規劃指標并確定相應的基調樹種、骨干樹種和一般樹種的種類。
第七章 樹種規劃
一、樹種規劃的基本原則
二、確定城市所處的植物地理位置、包括植被氣候區域與地帶、地帶性植被類型、建群種、地帶性土壤與非地帶性土壤類型。
三、技術經濟指標
確定裸子植物與被子植物比例、常綠樹種與落葉樹種比例、喬木與灌木比例、木本植物與草本植物比例、鄉土樹種與外來樹種比例(并進行生態安全性分析)、速生與中生和慢生樹種比例,確定綠化植物名錄(科、屬、種及種以下單位)。
四、基調樹種、骨干樹種和一般樹種的選定
五、市花、市樹的選擇與建議
第八章 生物(重點是植物)多樣性保護與建設規劃
一、總體現狀分析
二、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建設的目標與指標
三、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層次與規劃(含物種、基因、生態系統、景觀多樣性規劃)
四、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措施與生態管理對策
五、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與對策
第九章 古樹名木保護
第十章分期建設規劃
本信息真實性未經杭州市園林綠化行業協會證實,僅供您參考。
打印該頁